近日,上海与北京相继发布了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方案。上海的《上海市脑机接米乐 登录入口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》计划在2027年前推进侵入式和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试验,以实现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恢复。然而,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伦理、安全等挑战,非侵入式设备在市场上占据主导。近期,博睿康医疗科技在国内首次完成植入手术,尽管此举代表技术进步,但也反映出技术开发过程中潜在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。
近期研究揭示了大脑如何避免“灾难性遗忘”的新线索。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,睡眠阶段的瞳孔大小变化与记忆处理有关。在深度睡眠中,小鼠瞳孔缩小时,新记忆被整合,而在瞳孔放大时,旧记忆则得到保存。这一机制可能有助于防止新旧记忆混淆。研究者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抑制神经元放电,发现干预瞳孔缩小阶段会导致小鼠遗忘新信息。这项研究或将启发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。
1月13日,中新经纬报道,埃隆·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已成功将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三名受试者体内,计划2025年再进行20至30例手术。这一消息推动了中国相关企业的股票上涨,引发市场关注。然而,国内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,多数集中在非侵入式方向,而侵入式设备则在临床性研究和动物实验中。中国政府正通过政策支持推动该领域发展,预计204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。
三生制药附属公司沈阳三生与映恩生物达成协议,将获得后者开发的HER2 ADC药物DB-1303在中国大陆、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权利。此项合作涉及2500万美元的不可退回首付款,以及未来可能高达4200万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。DB-1303基于DITAC技术平台,在临床前及早期研究中显示良好疗效,尤其是对HER2表达肿瘤患者。然而,此合作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,需关注其未来的实际市场表现及潜在风险管理。
Nature Plants 中国农大/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合作开发植物高效精准大片段DNA操纵及染色体编辑技术
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科院合作在《Nature Plants》上发表研究,推出名为DualPE的植物基因组大片段DNA操纵技术。然而,尽管该技术以其精确性和高效性而著称,在现有CRISPR/Cas系统如Cas9基础上的创新,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。例如,传统方法中利用DNA双链断裂进行编辑时可能引入非预期编辑和复杂染色体重排,而DualPE是否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验证。
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《细胞》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,绘制出全面的人类蛋白质组图谱,涵盖1706种疾病和表型。通过机器学习,该研究发现了多个潜在的疾病预测、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。这项研究可能改变现有的疾病分类和亚型,为医疗诊断、机理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线索。然而,报道未提及任何负面事件,仅强调未来临床转化和新药研发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