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宣布多项高等教育改革举措,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、新兴学科布局及产教深度融合,旨在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。
教育部将深化“强基计划”,在数学、计算机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加强核心课程、教材及师资建设,构建科学化人才培养体系。通过优化选拔机制,科研潜质与实践能力的考核权重提升,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基础研究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超80%强基计划学生选择深造,成为科研中坚力量。
瞄准科技前沿,高校将增设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学科,并推动量子信息、AI基础理论等交叉学科发展。教育部计划发布《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》,推动数字化素养教育,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人才。
教育部联合产业界,推动40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,并计划进一步扩容。2000余位企业总师、超万名工程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,5000余项实践课题融入教学。高校区域技术转化中心、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将加速科研成果落地。
我国职业教育为制造业贡献70%人才,未来将强化职普融通,扩大优质本科资源,并建立学科动米乐M6 m6米乐态米乐M6 m6米乐调整机制。教育部强调,职业教育需与区域经济结合,如中西部高校围绕“东数西算”布局大数据学科,服务国家战略。
高校将实施分类改革,双一流建设、学科“红黄牌”预警机制等举措推动资源向急需领域倾斜。同时,建立人才供需监测系统,动态响应产业需求,实现教育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。
此次改革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关键跃升,通过制度创新与学科重构,为科技自主攻坚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